首页 > 党群工作 > 讲担当有作为 讲担当有作为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吗?
发布时间:2017-06-05

《列子·天瑞》中讲了一个“杞人忧天”的故事: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地会塌陷,自己会无处存身,于是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朋友们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纷纷来劝他放宽心,可朋友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一年年过去了,天没有塌,日月星辰也好好地挂在天上,他却一直生活在深深的忧虑中。

《说文》中说:“忧,愁也。”小篆里的“忧”字,左边是“心”,说明忧愁是内心的状态;右边是“尤”,有“多”、“更加”之意。因此,“忧”字造字本义即为多思多虑,放心不下。

什么是忧?古人说,“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难言的忧愁憋在心里,就像车轮在肠中转动一样。而且,“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的产生并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抗拒得了的。不同的人,其所“忧”也千差万别。自古以来,有情人忧的是不能长相厮守,“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文人墨客忧的是光阴易逝、好景难留,“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忠臣良相忧的是国家社稷,诸葛亮“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然而,最让人敬佩之“忧”,当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朝廷做官,要心系黎民百姓;处江湖之远,就要有对国家的忧患情怀。当天下人都有了快乐幸福,然后才有个人的欢乐愉快,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高尚的品德!

“百忧感其心”,忧虑过度会导致寝食难安、伤心伤身。如何化解呢?古人很直白,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更是直道“但愿长醉不复醒”、希望借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然而酒虽可以解忧,有时也会“举杯销愁愁更愁”。关于如何解忧,孔子给出了几个方法。一是“乐以忘忧”,在生活中培养高雅的志趣、寻找快乐以忘记忧愁;二是“内省不疚”,凡事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在自我反思时内心不感到惭愧不安,就能“不忧不惧”;三是“仁者无忧”,要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仁者,因为仁者有博爱的心、高远的人生智慧和勇敢坚强的意志,这样的人可以忧虑社会的进步、道德的提升,却不会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而忧心忡忡,更不可能长期陷于某种忧愁中难以自拔。

孔子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仍有重要启发。然而有的时候,“忧”是不可“忘”的,这种“不忘”,叫做“忧患意识”。历史上无数事例说明,饱经忧患能使人砥节砺行,奋发向上。如果没有“忧患”的磨练,没有失败教训的反思,要培养出刚强意志、奋发精神,是很难的,孟子将这一道理总结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确,生于忧患、自强不息、心忧天下,这就是中国人的性格。

--转载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