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招标投标是业主为了建设某个工程项目而与承包商之间发生的一种经济行为。
规避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分包……近年来,义乌市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问题依然易发多发,潜规则时隐时现。2016年,义乌市纪委共收到招投标信访举报19件,2017年1-10月收到15件。
在省委巡视组在对义乌市进行巡视情况反馈时也曾指出,义乌市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乱象丛生,存在严重违规问题。
“巡视组提出的整改意见都是‘必答题’,点到和重点交办的问题,是整改的重中之重,必须下定决心集中整改、集中攻坚,确保改在实处、见到成效。”在落实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上,时任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说。进一步规范全市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招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强烈企盼的大事要事,刻不容缓。
揭开“内幕” 痛击“猫腻”
治理工作从何处着手?义乌市委市政府给出的答案是,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2016年初,市委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对近年来我市招投标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梳理排摸,最终查找出“五大顽疾”,分别为:
招投标准入门槛过低,恶性竞争激烈,招标人往往无法招到满意的单位,高素质的投标人无法中标;
招投标代理机构、造价咨询机构“中介不中”,一些招投标代理机构因利益驱动丧失独立性,或唯招标人意见是从,或与投标人互相勾结;
围标、串标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工程挂靠、非法转包、分包较为普遍;
招投标市场诚信体制建设不足,招投标市场主体缺乏统一的诚信监管平台等。
为解决这“五大顽疾”,义乌市“对症下药”,在政府系统开展了规范政府项目招投标专项行动,要求城管委、财政局、公共资源办等单位开展长期整治。
有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强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落实招标人负责制,对重大项目、复杂项目、特殊项目的招标文件,督促招标人组织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专家进行预先评审,以排除技术条款设置的倾向性等。
扎紧笼子 打破藩篱
如何从根本上遏制招投标领域乱象?义乌市从体制机制入手,多管齐下,切实整治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种种乱象。
一是改进招投标评标办法,制定防范投标人围标、串标以及恶意报价等相关措施。增加评标办法随机性,招标文件中列出多种评标基准值计算方法,采用开标现场随机方式确定评标基准值,增加了中标的不确定性,以减少串通中标的可能性。
二是在招投标中应用建筑市场诚信评价信誉分及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制定出台了《建设工程招投标运用企业信用评价结果试行办法》《关于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应用建筑市场诚信评价信誉分的指导意见(试行)》《义乌市建设领域社会法人联合奖惩实施细则(试行)》三项监管制度,真正体现优胜劣汰。
三是规范评标专家行为,弱化人为因素。一般工程项目不采用技术标评标,如有特殊项目确需采用技术标的,其技术标分值不得超过总分的30%。评标专家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市内专家抽取时间安排在开标当天提早1小时进行,开标现场设立封闭式全监控评标区。采用通信信号屏蔽手段隔绝专家与外界的联系,大大弱化评标专家的人为因素。
通过两年多来打出的系列组合拳,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更多地照进了工程招投标领域,社会资源的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招投标管理秩序有效好转,较好地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摘自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计划发展部
2018年9月3日